当前位置: 生态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印度自然保护区规划与发展

2013-09-23来源:中国林业网

印度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据估计,植物种类有4.5万种以上,约占世界植物种类的7%,其中包括开花植物1.6万种(约30%为特有种)、裸子植物64种、苔藓植物2843种、蕨类植物1012种、地衣1940种、藻类1.25万种和真菌2.3万种;动物种类约有8.1万种,约占世界6.4%,其中哺乳动物372种、鸟类1228种、爬行动物428种、两栖动物204种、鱼类2546种、软体动物5000种和昆虫5.7万种。同时,印度也是世界12个栽培植物起源国之一,全国各地的野生作物约几百种。

但是,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印度的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其主要原因是薪炭材和饲料的大量利用、林地的挪用及森林过度采伐等。目前,印度有27种哺乳动物和800多种植物正濒临灭绝。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人口和牲畜日益增加,自然资源承受的压力日趋沉重,导致一些地区的自然更新能力下降。另外,由于栖息地改变、偷猎、非法动植物贸易及基因资源的破坏,一些物种及其栖息地也已陷于危险的境地。

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和野生动物,以及广义上的生物多样性,印度于1952年成立了野生动物委员会,并陆续制定出一系列法规及相关政策。1927年的《野生动物保护法》、1980年的《森林保护法》和1986年的《环境保护法》是重要的中央立法。1992年还制定了《关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性策略和政策》,《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也正在筹备之中。目前,印度正在修订《野生动物法》,以帮助建立另外两类保护区:一类是保存地,它建立在政府所有的林地上,不像国家公园和禁猎区那样对人类活动和资源使用严加限制;另一类是社区保留地,在征得社区或个人志愿者的同意后,可建立在社区林地或私有土地上,它将为社区或私人的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保障。另外,《野生动物法修正案》还规定,主要保护区要建立管理咨询委员会,以确保当地社团能够参与保护区的管理。

目前,印度已建立了庞大的保护区网络。保护区范围扩大到包括83个国家公园和447个禁猎区,覆盖面积达1300多万hm2,约占国土面积4.5%,占森林面积的20%。

除保护区网络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另一个优先发展领域是湿地、珊瑚礁和红树林的保护。目前,国家委员会已确定了21个湿地、15个红树林和4个珊瑚礁区用于保护和科学研究,并启动了一些特殊的就地保护项目,例如老虎、大象和犀牛保护项目。同时,也正在制定针对保护区外鲜为人知的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保护计划。国家还通过动物园、植物园和国家动植物基因资源处等形式促进物种的迁(异)地保护。

由于保护区的分类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人们如此依赖森林资源以至于可封闭起来作为保护区的区域十分有限,因此,有关保护区的社会可持续性问题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今后,在森林保护工作中,人民的参与、利益分享、能力建设和技术开发等将会受到特别的关注。